廣肇墳場
       會館轄下有兩個墳場,即角贊墳場和廣肇靈山。角贊墳場地契5張,共25萊6銀170哇。靈山山莊地契4張,共195萊5 艮163哇。廣肇墳場最初的鳴唱是廣肇山莊,成立於1884年,地點是在曼谷是隆路(即現在的廣肇學校內)。發起創建人是先賢鐘超灼(福如)、梁壽山和盧瑞等先生。至1932年,因是隆路已日漸繁榮,所以當時有深知卓見的先賢如黃求標和鐘寶川先生,顧慮到不久的將來會以困疑衛生為題會被令遷同時又感到場內環境狹窄,將無以適應今後人口漸增需要,就未雨綢繆,著手籌畫覓地另建新墳場。經由黃求標、鐘寶川兩先生經手籌得一萬株,其餘各姓相親亦努力贊助,共得一萬五千九百株,就在角贊購地七千七百餘哇,價一萬五千株。並設劃新墳場圖積,按據謝耀先生做價只要建築費六萬株,乃正式向外募捐,當年有黃求標、馬立群、伍師根、楊同、黃文逑、周祐湛、梁篤信、謝耀、裕泰祥、永同利、公益行、新旗昌、合泰和、火車頭工友等熱心樂助,於是開始興工建築。遂於1934年4月28日舉行奠基禮。於1935年舉行落成揭幕禮,由當年會館第一屆主席馬立群先賢主持揭幕,場面盛大。1948年為著環境的需要,同時巧遇與墳場左方相連地的地主有意出售,因此當年的董事長黃鴻秋先生及全體董監事,墳委員會都認為應添購地皮,擴充墳地。遂於1948年發動會員同鄉會贊助,共得款二萬一千七百九十五株,當即在同年4月2日以一萬四千株之價購得相連地計有一千四百五十八哇。墳場的修橋建築路、加建墳墓、貯骨墳場和圍牆等工作,都是在1949年~1957年間完成。在1960年~1964年間,伍廣蘭濟寶號修葺樂園圍牆全副,中瑞芳女士捐建[思先亭]、譚義操先生伉儷捐建[啟德亭]、梁金先生捐建[遠觀亭]、仁和園寶號捐建鋼骨三合土十字路、梁 信先生捐修樂國十字路。1971年,第十八屆墳委會決定於角贊墳場對面溝邊空地,建築永思堂一座。堂高二層,長35公尺、闊14公尺,全部用士敏土鋼枝建築,樓上用以安奉神主牌位,樓下用做作禮堂或者膳堂。至1937年3月28日落成,舉行揭幕禮。
         第三十六届墳委主任陸成輝與全體墳委在關信動董事長和各位督導協助下,根據同鄉的要求,對墳場的建設不遺餘力,在角贊墳場左側入口處增建了公共廁所。在[冷月]、[清風]兩亭加了鐵門。把永思堂全座油色和建圍牆。1998年以215萬株的最低價在角贊墳場修馬路。第卅屆董事長鄧文福先生,第卅三屆董事長吳金鴻先生和第卅四界董事長關信動先生上任立即率領墳委到山莊觀察,規劃山莊的建設。2001年開始修建地藏王至王至羽化亭的行人道及雙層屋仔工程。2002年至2005在角贊墳場的風水塘建欄杆及大招廳、永別廳等油色一新。及改建角贊男女廁所。為羽化亭、雙層屋仔全部油色。並為角贊墳場無主先友骷骨舉行修骷法會與火化典禮,下午吉時舉行火化典禮。翌日敬送無主先友骨灰到北攬口,撒放在一望無邊的大海,讓先友環遊世界。2006年在角贊墳場的門口建了兩座出入口的中國式牌樓。
         因角贊墳場僅有26萊多地方,無法再發展,就綢繆新墳場。經多方面找尋,後來在離曼谷78公里路的佛統甘烹盛約儂巴萊路附近,找到了大地一片。用廣肇醫院名義申請開辦墳場。並將墳場隸屬於廣肇醫院之下,定名為廣肇靈山。至1967年第二期於其南邊相鄰方向再購地廿五萊餘,合共購地一百五十八萊,事後請地宇廳職官探測,確數為一百四十二萊二艮零八哇。
         1966年7月,第十六屆董事會組設佛統墳場建設委員會,決定第一期工程先建大門牌樓及永樂堂。1967年舉行奠基典禮。1968年建地藏王殿、膳堂、廁所等。以及大門口兩邊之圍牆,並把墳地劃分為各種墳墓類類別。1969年舉行落成揭幕禮,恭請佛統府尹喃隆.順通沙拉吞主持揭幕,當地越儂巴萊佛寺住持誦經及點粉,1970年開始下葬先友。
         近十年多來,靈山山莊的主要建設與改革有:1993年勞彩屏理事贊助五萬株修建往廁所的水泥人行道;1993年理事會嘔吐那個過,孟蘭節時,靈山的附薦牌位全部免費;角贊飛南昌大招亭的牌位全部免費清明節及猛蘭節,會館有專車免費接送同鄉往靈山。1994年建妥靈山大門口右側圍牆,1996年以3401萬株建了長達388米、寬五米的大馬路。1996年再購新地53萊260平方哇共銀15,263.114.50株。1996年加寬永別亭後的馬路。1997年鄧文福理事長捐款水塔一座。1999年起,鋪地藏王側的水泥地工程。2000年理事會決定靈山山莊對外開放,2001年粉刷地藏王。2004年理事同鄉助建地主公福德祠、化寶爐。建新辦事處(78萬株)。2005年建權厝。2006年修建水渠兩側斜坡。根據同鄉的需求,修建戊種墳、己種墳和丁種墳等。角贊與靈山,山明水秀,福蔭兒孫,萬代鼎盛。